首届青山镇全民趣味运动会盛况
听说要办比赛那天
那天在菜市场买豆腐时,听见卖菜的王婶扯着嗓子喊:"下个月镇广场搞运动会,第一名奖两桶花生油!"我手里的豆腐差点滑进装鲫鱼的盆里。自从去年大学毕业回乡搞养殖,我已经半年多没参加过集体活动了。

回家路上经过镇委会,果然看见大红告示写着【首届青山镇全民趣味运动会】。报名表上项目多得晃眼:从拔河到剥玉米粒比赛,甚至还有蒙眼抓鸭子的项目。我掏出手机拍了张照,养殖场栅栏边的老黄狗冲我摇尾巴,阳光把它的影子拉得老长。
最终报名的三个项目
- 30岁以上组100米跑(王婶说这个组别竞争小)
- 男女混合拔河(我们村凑了六个壮劳力)
- 农产品搬运接力(扛着冬瓜赛跑,这很符合我们镇特色)
比赛日从清晨开始
五月的晨雾还没散尽,镇中心广场已经飘着油条香。我穿着大学时的运动裤到场时,裁判组正在用石灰粉画跑道。隔壁村的老张叔蹲在花坛边啃烧饼,运动背心上印着"饲料厂赞助"的字样。
各村参赛情况对比
| 村名 | 参赛人数 | 特色项目 | 后勤装备 |
| 河东村 | 28人 | 捉泥鳅比赛 | 自带折叠椅 |
| 西山头村 | 15人 | 采茶速度赛 | 统一竹编斗笠 |
| 我们柳树沟村 | 22人 | 赶羊入圈 | 准备了跌打药酒 |
意料之外的100米赛跑
发令枪响的瞬间,我右脚的解放鞋差点飞出去——根本没想到镇上用的是真·发令枪。跑到五十米处,左边戴草帽的大妈突然加速,她篮球队的女儿在场边大喊:"妈!你高血压药吃了没?"
最后十米简直是灾难现场:跑第一的小伙子被窜进场地的流浪狗绊倒,第二名的眼镜哥自己左脚踩右脚。我喘着粗气冲过终点线时,听见记分员嘀咕:"第三名都这么费劲,这届中年人身体素质啊..."
拔河比赛的智慧
我们村六个大男人对上河西村男女混编队时,压根没把对面穿碎花衬衫的大姐放在眼里。结果裁判刚吹哨,队伍最后头的红脸汉子就被拽得一个趔趄——后来才知道河西村参赛的妇女都是码头装卸工。
- 第一局:22秒惨败
- 第二局:调整站位后僵持1分半钟
- 决胜局:鞋底打滑输在最后一厘米
坐在尘土飞扬的场地上揉手掌时,听见主席台广播说拔河冠军奖五箱啤酒,突然觉得输得也不冤。
冬瓜接力的高光时刻
这个项目规则很野:抱着十斤重的冬瓜跑五十米,中途掉落要回起点重来。我们村派出的阵容是:
- 第一棒:养猪场刘叔(下盘稳)
- 第二棒:我(好歹算年轻人)
- 第三棒:小学校长(曾获全县教师运动会铅球冠军)
没想到最精彩的出现在交接环节。刘叔把冬瓜塞给我时,瓜蒂上的刺扎得我龇牙咧嘴。跑到半程,主席台忽然传来惊呼——原来两个村的选手撞在一起,冬瓜骨碌碌滚出去老远,有个穿胶鞋的大爷追着冬瓜跑的样子活像在逮逃跑的母鸡。
那些比奖状珍贵的瞬间
颁奖仪式前下起了太阳雨,塑料奖杯在雨里闪着廉价的光泽。但我记得更清楚的是:
- 捉泥鳅比赛时,有个城里来的小姑娘把泥鳅当宠物养在矿泉水瓶里
- 主席台背后,卖冰棍的阿婆半天卖出134根绿舌头
- 镇上照相馆老板端着老式胶片机到处抓拍,说明天会把照片贴在邮局公告栏
暮色降临时,广场上的扩音器开始放《好日子》,混着各家收拾折叠凳的声响。我的运动裤口袋里装着参与奖的钥匙扣,金属片上"青山镇首届运动会"的字样已经有点掉漆。回家的三轮车上,隔壁村的张叔哼着小调,他装花生油的塑料桶在车斗里哐当哐当地响,和远处不知谁家的狗叫声混成一片。